甘肃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国际刊号:1009-4512
国内刊号:62-115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4726 人次
 
    本刊论文
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优化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对当前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农村金融的发展经验,为甘肃省未来金融结构的整合与发展提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路径,以更好地服务甘肃省农村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 金融结构 结构优化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对于甘肃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了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壮大问题,地区性中小银行引入问题,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全面推进问题。并提出注重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进行保险业务结构调整,使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能够覆盖到更多地区。甘肃农村金融市场单一,未来发展中还需注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运用股票、公司债券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手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业。
  一、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发展的现状
  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金融。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由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一批新型农村机构构成;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那些国家没正式批准的金融机构、个人放贷者以及民间的自由借贷行为。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以存款、贷款业务为主。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以后,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已经不再承担县级以下农村贷款业务,但仍吸收农村存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是在流通环节支持粮食收购;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农村正规金融中贷款业务的唯一提供者。少数西部地区,如甘肃定西,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援助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但这只是特例。中央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引导资金回流、鼓励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性的新政策刚刚在部分试点农村生根发芽(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开始试点)尚未渗透到广大基层农村;民间借贷中亲友邻里的借贷发生率最高,将近占所有农村借贷的一半。
  二、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银行内部看,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金融机构从机构设置、业务范围、贷款投向等方面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受资金逐利性的驱动,资金大多投向获利较大的非农领域,随着银行机构收缩,营业网点逐渐减少,县域内金融机构吸收的各种款项不能用于农村建设上,农村信贷收缩存款逐级上缴,有的银行甚至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
  从贷款方向来看,信贷资金一般都向优势行业集中,向大型骨干企业和上市公司集中,向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集中,而对中小企业、县域和农村经济信贷支持不足,贷款期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这一方面由于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甘肃省优势行业,优质项目有限,导致几个银行一直在争夺有限的几个大客户。另一方面,县域内的中小企业,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差,经营管理水平差,信用意识低,获得担保也很困难。
  从其他融资渠道来看,农村金融产品单一,基本上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其他银行业务以及证券、保险几乎是空白,加之电子化网络建设滞后,服务落后,农民办理业务有诸多不便;民间借贷发展前景大,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和规范;加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环境不佳,信贷风险较大,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有效投入。
  三、国外农村金融结构对甘肃省农村的启示
  国外为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整体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化、多层次的金融体制,通过政府补贴、调节农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方向。通过增加农业贷款为农业融通资金,满足农业发展的各种资金需求。通过农业政策实行政府干预和调节, 缓和农产品过剩危机, 稳定经济的发展。通过担保,稳定农业生产者收入, 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美国现在有着发达、健全和多渠道的农业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其金融组织体系包括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其中有以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业生产为宗旨的农民家计局;有为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而设立的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有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危机的商品信贷公司;有为不能从其他正常渠道获得充足资金的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的小企业管理局。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及土地银行合作社三大系统共同组成了美国的合作金融体系。美国农业保险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理,但也得到了政府在经营管理费和保险费补贴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德国在农业发展中也逐渐摸索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包括中央合作银行,地区性合作银行和地方性的合作银行的合作金融体系,其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完备的监管体制、强有力的行业自律体系与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对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的建立也有许多借鉴意义。
  四、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优化路径
  通过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现状的研究,对比美国、德国的金融结构, 针对甘肃省经济落后的现状,在未来发展中甘肃省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方向一是改进现有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强支农功能,确保政策性收购同时,加大对农业的综合开发和业务范围;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讲究效益的前提下,减少贷款行为中存在短期机会主义,克服“惜贷”现象和信贷过度集中问题;合作性金融机构应加强自主性,考虑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邮政银行需继续理清转存款机制,引导部分邮储资金回流农村。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村镇银行的设立,加快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农村,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三是加快建立农村保险体系,通过政府保险与商业保险共同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四是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使合理的地下金融转化为地上金融。五是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发展多元化的担保机构,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总之,农村地区需逐步建立以县域银行、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结构。
  参考文献
  [1]杨明基.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探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甘肃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甘肃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